2025年5月25日,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部门的专业指导下,教育与音乐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功举办"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游园会。活动创新性地将艺术治疗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学院特色项目"解忧调色盘"心理工作坊,为参与者构建了多层次的心理成长体验空间。活动采用"体验-觉察-疗愈"三阶心理干预模式,系统性地引导200余名学生完成从压力释放到自我探索的心理成长历程。
压力觉察与自我探索环节采用标准化心理评估与表达性艺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地引导参与者完成心理状态筛查与情绪释放。活动创新设计了"击鼓传花·压力滚蛋"团体互动游戏和"雨中人绘画投射测验",通过非言语表达促进情绪宣泄,让参与者直观体验艺术治疗的临床价值。配合UPI大学生人格问卷的专业测评,从神经敏感性、自我认同等维度建立个体心理档案,实践"心理体检常态化"理念。这一科学化的评估体系既保障了参与者的隐私安全,又为后续精准化心理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心灵疗愈与未来展望环节基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理论,设计了具有临床干预价值的"心灵绘图板"活动。参与者在限定空间(7×7cm)内通过三色时空构图完成自我叙事重构,将抽象的时间维度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这一技术有效突破了言语认知的局限,实现了潜意识层面的情绪外化。在"勇敢告白"互动区,参与者以文字符号进行自我暴露,诸如"自由大胆"、"乐观"等关键词的集体呈现,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心理诉求,更构建了一个真实有效的团体疗愈场域。这些自发的情感表达为识别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提供了重要的质性研究素材。
参与者书写的文字既是个体情感的真实流露,也系统反映了各年级学生典型的发展性心理议题。这些"勇气清单"作为质性研究资料,有效呈现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谱系,为构建精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了实证依据。行为观察显示,超过60%的参与者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微笑、点头等非言语肯定行为,这种即时的自我接纳反应,标志着积极心理调适机制的初步激活。
活动尾声特别设置了"解忧礼包"授予仪式,这一基于正向心理学设计的干预环节,通过象征性物件的传递,有效强化了参与者的心理获得感。该设计不仅实现了情绪压力的仪式化释放,更通过具象化的心理支持载体,为参与者注入了持续的心理能量,切实达成了"体验-转化-成长"的心理干预目标。
本次"5.25心理健康日"活动通过艺术治疗与体验式学习的有机结合,成功构建了一个开放性的心理成长场域。参与者在专业引导下,借助色彩表达、绘画投射等艺术媒介,实现了情绪外化与自我觉察的双重目标,显著提升了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的实践能力。活动不仅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载体,更有效降低了学生对心理服务的抵触情绪,在校园内营造了积极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完全实现了"关爱自我,从心出发"的预设目标。基于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教育与音乐学院将继续深化"心理+艺术"的专业特色,系统开发基于实证研究的系列心理成长项目,持续完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提升学生心理素养提供更专业的支持。
(“雨中人绘画测验”部分作品展示)
(“心灵绘图板”部分作品展示)